厦门留学生在哪个学校?
我认识的在厦门的留学生,有在厦门大学念书的,有在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念书的(这个分校好像是在漳州),还有在国内读本科然后出国读研的,具体学校就不透露了,毕竟人家可能不想公开。 我自己也是留学生,不过不是来自厦门的,我来分享一下我对留学生的看法吧!
1. 不可否认,确实有学生是因为热爱某所大学而选择它的,比如我,但我相信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为了申请到更好的大学而选择它,因为除了几所特例(例如北大,清华),一般大学的门槛都是越高越好进;
2. 确实有一部分留学生是成绩不够,但家境足够的,所以选择花高昂学费出国留学而不用再面对国内三本或者大专的环境;
3. 也有很多学生是为了获得国际生的身份而去留学的,毕竟有了这个身份,不管在哪里读书,只要最后拿到学位,回国之后就可以直接落户一线城市了,比国外那些移民政策可优惠多了(虽然很多人只是为了拿身份,并不在意将来能不能留在那里工作);
4. 最后一种就比较糟糕了,这些留学生就是为了混个文凭的,这种人在国外真的不少见,他们通常都不认真上课,平时就打游戏,谈情说爱,等到快毕业的时候再去刷一下GPA,然后写一份漂亮的论文,成功拿下学位。
随着出国留学逐渐平民化,回国就业也成为不少留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虽然他们拥有着海外的学历与西方的思维模式,不过,从国内就业市场的现状来看,不少HR仍然存在着“看学历、看学校、看文凭”的惯性思维,这让不少非知名学校毕业的留学生在求职应聘中频频受阻,甚至有些人还被冠上了“镀金”海归的帽子。然而,拥有着高学历的厦大毕业生们,又会不会遇到类似的窘境呢?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张俊斌老师。
目前,厦门大学的留学生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硕士、博士和各种学位生、语言生、进修生等长期生源和短期生源,规模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的几所大学,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三。由于厦门大学有相当多的各种层次的留学生,张俊斌老师对留学生在国内就业的情况有了更多的观察和体会。
张俊斌表示,近年来,不仅来厦大留学的同学多了,在毕业以后留在中国大陆工作、学习的同学也多了,“目前能供留学生接触就业市场,进行职业规划的平台还是少之又少,如果有针对性地为留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平台,那么对促进和提高留学生的就业水平将产生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作为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就业工作指导老师,张俊斌老师表示,对于就业市场而言,留学生是一支不可忽视,充满活力且具有潜力的生力军。
据调查显示,留学生初次就业时选择进入私企、国企、外企的比例分别为49.6%、20.1%和26.3 %,仅有3.7%的留学人员进入国内高校任教。大部分的留学人员在就业时选择了进入企业工作,选择高校和国家机关这类传统热门单位就业的人寥寥无几。此外,近七成留学人员对目前的工作状况不满意或比较不满意,就业满意程度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