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有哪些?
目前,我国的本科外语专业设置分为 6 个系,分别是外国语文学系、商务英语系、旅游英语系、翻译系、商务法语系和商务德语系。其中,除商务英语系和旅游英语系隶属于商学院外,其余四个系均隶属于外国语学院。 各个院校会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来设置专业和培养方向。例如北京大学开设的西班牙语专业可分为西语系和东语系;东语系所设专业有日语和韩语,西语系所设专业则有阿拉伯语和土耳其语。再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外语学院下设有 4 个专业,分别为法语、德语、俄语以及意大利语。不过,无论是以语种划分还是以国别划分,其最终培养的目标都是“多语种国际型”人才。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对能使用两种以上外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近年来各院校的本科外语专业录取比例持续上升。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全国外国语大学中的老大,简称北外,是外国语大学中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一所。成立于1941年,前身是北京外国语学校。她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小语种教育,是全国小语种最强的学府。在全国,有半数以上的小语种人才都是从北京外国语大学走向社会的。北外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一批特色重点学科建设高校,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大学,是我国培养外交、翻译、教育、经贸、新闻、信息技术等涉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据了解,北京外国语大学有48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 北外是我国首批获得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包括本硕连读和硕博连读)学位资格的高校之一,拥有全英文授课本科、硕士和博士项目。
上海外国语大学简称上外,是全国外国语大学的二哥,也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建于1949年,是全国拥有外语类专业最多的大学,拥有的语种专业在全国高校居首。上外以语言文学类学科见长,文学类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在所属学科门类中优势突出。上外是教育部确定的外国留学生汉语言水平考试(HSK)重点依托单位,是全国第一批可以对港澳台地区进行自主招生的13所高校之一,是我国首所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亚洲研究领域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5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国家特色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上海市高峰学科,2个上海市高原学科。 学校在册本科学生4097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3477人,学历留学生1008人。学校现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简称广外大,是全国外国语大学老三,也是广东省高等外语教育和国际经济贸易人才培养基地,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形成了外语学科与非外语学科“兴文尚理”协调发展,外国语言文学类学科群和经济贸易类学科群优势互补的办学格局。截至2018年5月,学校开设了69个本科专业,其中,14个外语类专业中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法语专业、翻译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英语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意大利语专业、德语专业),5个非外语类专业中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计学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截至2018年5月,学校共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重点学科(含3个攀峰重点学科、5个优势重点学科、13个特色重点学科)。
其它外国语学院及大学还有西安外国语大学(简称西外大),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4所外语高等院校之一,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的普通高校。学校前身是1951年新中国高等教育创建的的第一所外语类院校——西北俄文专科学校。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简称"陕师大外国语学院"),是陕西师范大学建校初期就设立的学院之一。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前身是创建于 1948 年的河北省立师范学院英语系,迄今已有六十余年办学历史,是河北省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外语院系。
其它非外国语大学但设有外国语学院的还有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外国语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当然,这些学校和学院都有区别,有的是外国语学院没有设为外国语大学,有的是外国语大学没有都设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