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学院怎么办?

扈立桐扈立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我也是个学生党,在联合高中读了三年书,现在在东京大学读书(不是东大生,是东大学生),看到这个问题还是有点感触吧 先谈一下对联合的看法好了 我觉得联合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把学习这件事本身放在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在联合,除了体育和文艺社团外,其他社团都是在学校允许的范围内自主开展活动的;而由于联合的高中部是和日本学生一起考进去的,所以学生的学习能力至少是得到学校承认的——不像我初中的时候,有些学得好的人因为不是“重点班”,老师都不怎么看一眼。

所以联合的学生在学习上应该是有一定的自信心的。另外,虽然联合是个国际学校,但它并不是以留学为唯一目的,而是希望学生们能在日语和汉语之外也掌握一门外语,因此所有的学生都必须修读英语,汉语和日语三门语言,成绩达到一定要求才能毕业。这个课程设计和升学导向的确给了学生足够的压力,但是只要学生认可了这种设置,压力自然就变成了动力。

再说到同学们身上 好学生自然不必多说,不管是日本人还是国际学生,在联合如果被评价为“好”(おいしい)的话,那一定是勤奋上进而且刻苦认真的人。当然也有特别聪明的学生,比如我的同班同学,他是一名日本人,在中文方面就有着超强的天赋,用汉语写文章和他用日文写文章一样顺畅。

但是对于那些不太好的学生呢?其实也有很多值得欣赏的地方。比如说有的同学虽然不热爱阅读,但是却喜欢电影,于是就有同学在课堂上分享他们喜欢的电影,然后老师就给他们判个分,记个账,也算是完成了阅读的任务(虽然这种方式可能不适合所有人,但是我感觉对于这部分学生还是有帮助的)。还有的同学非常喜欢音乐,于是就组成乐队玩摇滚,虽然技术一般,但是那种热情真是让人折服。

我认为联合的学生虽然各有不同,但是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进步着。尽管有各种抱怨,可是大家仍然坚持着,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啊~~

扶琬杉扶琬杉优质答主

所谓大学的“联合机制”,一般是指一个教育机构既有独立的学院,又有和其他院校(在国别上可以是本国院校,也可以是国外院校;在形式上可以是与一所院校合作,也可以是与多所院校合作)联合建设的学院。独立学院主要依据“自主权、独立建制、独立决策”等原则运行,而“联合学院”是依托多方资源在大学总体发展战略下运行的学院。在具体建设实践上,大学“联合机制”呈现出不同模式。

一是“多院制”模式,即在大学内设置多个学院,每个学院的行政和学术管理体系在大学统一的办学框架和规定要求下相对独立,大学主要负责保障学院教学科研活动资源投入、审批学院战略发展规划等重大事项。例如,华盛顿大学西雅图校区共有17个学院,每个学院独立设置、独立运行。作为多院制的大学,华盛顿大学采用集中与分散结合的管理模式,在重大决策和学术事务上实行校方集中管理,而对于学院内的教学和科研等日常事务,则实行学院自治。再如,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包括15个学院和诸多独立机构,学院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能够独立处理学院自治的事务。

二是“分校制”模式,由一所大学在本院校所在地附近或非本院校所在地设置一个或多个校区,各分校拥有一定的管理自主权和独立的组织管理系统,与本校在师资聘用、科研管理、学生培养等方面相互独立。分校由总校申办并负责资金筹措及办学管理。如哥伦比亚大学在本校所在城市以外的美国匹兹堡、硅谷和日本神户等地设有医学院和工程学院等学科专业特色非常鲜明的独立校区,其分校自主权范围涵盖招生录取、学位授予、教职员工聘用及管理、预算和财政、合同和法律问题等,且分校的学术自由与本校的其他院系享有同等权利。再如,印第安纳大学在本校所处城市以外的3个不同州设有4个校区,其分校自主权涵盖招生与学位授予、教师聘用与管理、预算和财政、项目管理、后勤保障等,在各分校申请学位的学生与印第安纳大学本部相同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一致,且获得相同的学位。

三是“学部制”模式。与“多院制”或“分校制”不同,大学“学部”是在大学体制下,涵盖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相对独立的自治型学术组织,是为协调大学内高度分化的学科而设置的中间行政层级,拥有与大学相近的办学自主权和管理权。例如,密歇根大学共有19个学院(其中6个在安娜堡校本部,1个在底特律,12个在弗林特地区)和3个学部。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3个学部包括文理学部、护理学部和公共卫生学部,其中文理学部下设文理学院,而文理学院下设18个系,护理学部和公共卫生学部各有3个和5个系。又如,普渡大学有9个校区和4个网络学习校区,西拉法叶校区共有8个学院和1个学部,该校区的工程学部包含6个下属学院,这6个学院是普渡大学工程学部的管理单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