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创造了什么不同?
郝峻最佳答案
说点跑题的,关于西方文明在近现代的优越感是怎么来的 首先,我们得明确近代欧洲和美国崛起的时间,大概是在工业革命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个区间。(这里不讨论美国独立战争,因为那已经是现代意义的美国了) 而人类文明的曙光——大航海时代开启的时间点就是公元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结束。
那么在这之后西欧崛起的根源就很明白了:自东而西的贸易马可·波罗之旅变成现实,东方的白银和奢侈品通过丝绸之路进入地中海,再转运到欧洲。为了争夺海上贸易路线控制权和中转贸易机会,西欧各国纷纷投入巨资发展海军和远洋贸易,并借由这些贸易渠道将欧洲的工业品运销世界,赚取高额利润。
而在这个贸易体系中,西欧是唯一的生产国和出口国,所以可以肆意的征收关税,盘剥沿途国家。这一点和后来的美苏争霸非常类似。当然西欧各国的殖民地也大量输出欧洲的工业品,但是进口原料需要支付昂贵的运费,所以在本土工业化的进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句话总结:大航海时期从亚洲引进的白银和香料刺激了西欧的经济发展。 而作为古代文明延续下来的中国,虽然也有自己的商业和手工业,但整体而言并没有形成全国性统一市场的经济结构(宋朝是个例外),所以自然没有能够形成对西欧的贸易逆差。再加上明朝海禁政策,主动关上了大门。
到了清朝虽然开放了沿海贸易,但是中国的核心经济区域还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外国的工业品很难输入,而白银和丝绸等中国特产却要输出海外。所以清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对外贸易逆差的时期。(这里不说西藏和新疆的贸易,因为那是陆路贸易,且是畜产品为主) 另外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在西欧崛起的时候,中原文明和倭寇之间的战争基本处于休战状态,以至于日本人能够集中注意力发展国内经济。要知道,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正是清乾隆年间,这段时间日本既没有与中原王朝开仗,也没有被西方列强入侵,可以说是一波稳定的经济增长期。
NZRCH系统是一所将国家、政府、产业界与各教育体系紧密联络在一起的系统,在该系统中,中央政府负责规划政策及提供资源以及管制,而区域或地方自治团体(即Learning
Partnerships或Training
Orgainzation则负责执行。就教育训练机构来说,其本身有高度的自治权,而其中所涉及的教育训练之范畴极广:从0-5岁托儿所幼儿教育,到中学前教育(Pre-
tertiary Education),包括一般中小学、技术学院等;在中等教育阶段之后,还有理工学院、大学,与职业训练机构等。由于政府的政策是强调教育与训练的结合,因此,一般中小学在提供学术性教育课程之外,也有许多实用性和技艺性的课程;技术学院则提供中等教育结业者或成人更多的技艺性和实用性课程,以及一些大学程度的课程;在理工学院中则提供大学程度与职业训练课程。NZRCH系统中,中小学之外的所有教育与培训机构均被称为“tertiary education”。
NZRCH的另一特点是该国所有16岁以上,具备该国公民身份或永久居留者而未在其他学校就读者,均可申请政府的教育和训练补助;该类国民若要就读公立大学,也要提出申请以获得免费就读资格;公立高中(或技术学校)的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免学费,但若需要在工场或实验室使用材料与设备进行训练时,则要收取原料费及场地费。一般大学及训练机构若是收费学校,则其学费水平与政府补助基本相同。NZRCH系统在1994年的整体教育与训练经费中,来自中央政府的经费约占58.9%,地方自治团体或企业约17.6%,学生缴交学费则占23.5%。
由于NZRCH系统强调教育与训练的结合,因此该系统最突出的特色是其课程。NZRCH系统中,所有课程均可区分为学业导向(academic)或就业导向(vocational)。在高中或技术学校中,一般学生一天要修习5门课程,学校为学生提供25门科目,其中15门左右是学业导向,10门左右是就业导向。就整个NZRCH系统来看,其课程是“以能力为基础”(competency based)。由于中、高等教育机构或训练机构都提供大学程度的课程或就业导向课程,政府为确保课程质量与标准,因此于1991年决定实施“国家资格架构”(Nat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NQF)以确认各种课程的水平、质量,并使其能与国际上其它国家的课程水平作比对。NQF将整个NZRCH系统的学历和非学历课程分为三个循环,各循环中分若干等级,总共分为:1级、2级到8级共8个等级。1级的课程相当于小学毕业后再修习6个月的课程,8级的课程则相当于博士学位课程。
NZRCH系统中,中小学学制为“1-13”年级,1-8年级称为Primary Level, 9-13年级称为Secondary Level。13年级相当于大学入学年级,学生可凭此年级成绩参加大学入学审查。NZRCH系统中有两种全国性考试:一种是中小学的National Standard
Assessment Test,简称(TAS),这是针对小学4年级、7年级,及中学11年级学生学业成绩所进行的抽样测试;另一种为大学入学考试,叫做University
Bursary
Exams。该考试并非全国性实施,而是由大学入学审查委员会(University Entrance
Admission Committee)命(试)题。该考试在每年11月举行,高中或技校12年级学生均可报考。通过该考试者即可取得大学入学的资格,13年级学生则通过该考试作为申请大学入学审核时的学业成绩证明。一般来说,学生要修习该考试所规定的5门课程,并通过考试,方可视为通过。此外,学生若能提供其它证明其学业成绩优良的证明(如TAS成绩),亦可向审核委员会申请大学入学资格。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申请大学入学审核,各大学择优录取之用。学生若有入学资格,每年约5月起可申请大学,该年度10月入学,入学后学生可再参加入学后的“内部”考试(Internal
Exams)申请奖学金(University
Bursary)。中小学中的其它考试或测验,或大学的教学、评核以及训练机构的课程教学评核等,均由学校或机构自行进行。
NZRCH系统的高中学生和技校学生一样,均可凭学业成绩参加大学入学审查。高中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