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区学院好不好?
1、社区大学相当于国内的大专,提供2年制的副学士学位课程,如果成绩合格的话可授予文学和工学学位;而4年制综合性大学的本科是没有学位的,只是获得一定学分后换到另一所大学继续就读而已。 美国的教育体制比较灵活,在制度设计上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对于希望在美国深造的学生来说,选择读社区大学再转到综合型大学去修读剩余的学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直接申请名牌综合型大学难度太大,且学费高昂。 而读社区大学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节省昂贵的学费(省下来的钱够读好几个硕士了),二是可以优先锁定心仪的大学,保证成功转入的概率。
当然,社区学院的优点除了学费便宜以外,还能接受真正优质的高等教育。因为美国的教育资源是均衡分布的,任何学校都没有绝对的实力差别(除非是专门培养职业人才的技校比如NYU的Tisch电影学院这样)。在社区学院也能学到非常优质的专业,并且能接触到业界顶级教授。 举个栗子:我朋友的孩子在UCI读商科,大一的时候由于GPA没达到要求被分配到学校的CIT(co-op项目),就是在学期间每周有两天要去当地最大的一个集团(FIRM)里实习,这样的操作会让学习更加具有实用性而且能够提前半年找到工作!这简直是在国内想也不敢想的优待。。。
2、转学的流程其实是很简单的,基本就是先找好要转入的学校,然后让学校发offer给你,再把原来的录取取消掉即可。但是,转入学位的获取是有条件限制的。首先就是你原学校要能够保留你的学位,其次转过去的学分能够被接纳,最后还要看新学校给你的专业定位是否是合适。这个就要看各人的运气了。有些同学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无法如愿以偿,这时也不要气馁,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想想办法: (1). 转学的时机很重要。如果大一大二,则可以选择转学+双录取的方案(具体见下条),这样即使转学未成也不至于太被动,另外还可拿到有效的身份签证。但如果已经大三或者更高年级,则建议慎重考虑,因为此时转出有学分限制,转学到什么程度也是个问题,况且还要重新适应新的环境。
(2). 可以试着从偏远的地区往繁华的地区转,这样成功的几率也会更大一些,因为地方院校为了吸引学生总归会有更大的余地。
美国社区学院在当代美国高等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突出的作用,它是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现代化的产物。美国社区学院的建制虽然比四年制大学晚,但发展十分迅速。美国社区学院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从1957 年到1979 年,不仅社区学院的数量成倍增长,从386 所增长到1331 所,而其在校生数增长了大约7 倍,从20 万人增长到150 万人。70 年代后期,其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其在校生数已经占到高等学校在校生的总数的45% 左右。8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复苏和教育经费的改善,社区学院又呈现空前增长势头,到1995 年为止,在校生已达到约600 万。由此可见,美国社区学院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美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和美国社会的一种重要教育机构。
社区学院通常设在或隶属于地方大、中城市和城镇、乡村,一般采取专科二级制,即在第一学年或第二学年结束时,学生可以获得“副学士”学位。由于社区学院在经费来源、决策机构和行政管理方面享有自治权,因而能够根据本地区、本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情况来设置专业和确定教学、培训内容。就全国而言,社区学院提供多种专业教育和培训项目,包括工程、电子、商业、财务、法律、师范、护理、心理学、社会学等。从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培训内容等方面来说,实用专业和职业技能培养是其强项。例如目前有大约56% 的社区学院开设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课程,86% 的社区学院开设护理、社会福利和儿童福利课程,40% 的社区学院开设计算机课程,34% 的社区学院开设会计和财务课程。此外,社区学院对于残疾人、少数民族和教育基础薄弱的学生专门制定特殊培养计划。例如,设置英语外语教学课程,以训练学生克服语言障碍,促进学术、文化和社会的适应性。
总之,社区学院在为成年人提供各种适应他们生活和工作需要的教育和培训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它既可提供各种类型的社区服务,还可满足成年人在职业更新、技能提高和自我完善方面的要求。正因为如此,社区学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深受社会的欢迎,从而成为“美国梦”的实现之地和美国梦的最佳体现者。